有限空間
本公司對有限空間作業的人員要求特別嚴格,所有員工必須經過培訓合格后才能正式上崗,下面是我公司培訓的教材和內部資料。
有限空間作業操作程序
有限空間作業是一種帶有較大危險性的作業,因此在作業過程中要強化管理,嚴格控制作業操作程序。
1.作業審批
作業審批有利于安全管理部門或主管領導對危險作業將采取的人力資源、安全防護措施等內容進行有效把關,對不合格事項在作業前能夠及時調整,從而保障作業人員安全。從事有限空間作業的相關單位應按制度辦理《有限空間作業審批表》。該審批表至少一式兩份,一份交作業人員保存,作為有限空間作業的憑證以備檢查;另一份由授權單位或安全管理部門保存,審批表不得涂改且要求存檔時間至少一年。未經審批,任何人不得獨自進入有限空間作業。
2.作業準備
安全交底——明確作業具體任務、作業程序、作業分工、作業中可能存在的危險因素及應采取的防護措施等內容,交底清楚后要求交底人與被交底人雙方簽字確認,安全交底單要求存檔備查。 安全檢查——作業人員應對作業設備、工具及防護器具進行安全檢查,發現有安全問題應立即更換,嚴禁使用不合格設備、工具及防護器具。 勞保使用——作業人員必須穿戴好安全帽、手套、防護服、防護鞋等勞動防護用品,做好個人防護。
3.危害告知
在有限空間進入點附近張貼或懸掛危險告知牌以及安全警示標志,并告知作業者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和防控措施,一方面引起作業小組成員的注意和重視,另一方面警告周圍無關人員遠離危險作業點。
4.安全隔離
安全隔離,就是要將所從事有毒有害危險有限空間作業場所從整個有毒有害危險場所的環境中分隔出來,然后在有限的范圍內采取安全防護措施,確保作業安全。沒有安全隔離,所采取的安全防護措施無法確保作業人員安全。 如: 1、封閉或截斷危害性氣體或蒸氣可能回流進入有限空間的其他開口和通路,并張貼警示標識。 2、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有害氣體、塵?;蚰嗌?、水等其他自由流動的液體和固體涌入有限空間。 3、將有限空間與一切必要的熱源隔離。 4、設置必要的隔離區域或屏障。
5.清除置換
在進入有限空間之前可采用有效措施,清除有限空間中的污染物。應盡可能在有限空間外完成這些準備工作。通過清潔可以將有限空間內可能殘留的有毒有害氣體或可能釋放出有毒有害氣體的殘留物清理,消除污染源。如使用真空泵和軟管將污泥或積水排走;傾斜存儲罐將污泥排走;從有限空間外使用氣壓清洗;利用罐底的排放口進行排空等。 清洗置換——針對部分有限空間,可采取清洗等措施,充分清除有限空間內危險有害物質,例如水蒸氣清潔、惰性氣體清洗和強制通風等,以消除或者控制所有存于有限空間內的危險有害因素。
6.檢測分析
上述安全防護措施完成之后,在進入有限空間前必須進行有毒有害氣體檢測分析。氣體監測分析是確保安全作業十分重要的手段。 氣體檢測人員應對有限空間內的有毒有害氣體進行檢測,根據不同化學物質的理化性質,對作業場所存在的有毒有害氣體進行分析,能夠判斷出有毒有害氣體濃度是否達標,并對作業環境危險程度作出評估。從而為作業人員采取何種防護措施進入有限空間內實施作業提供科學依據。
7.通風換氣
通風換氣是保證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的重要措施。無論氣體檢測合格與否,對有限空間作業場所進行通風換氣都是必須做到的。尤其對從事有毒有害物質的清理、涂刷作業、電氣焊等,其作業本身會散發出有毒有害物質,所以更應加強通風換氣。
8.正確防護
對有限空間采取上述幾項措施后,若有毒有害氣體濃度合格,作業人員方可進入;若有限空間內有毒有害氣體仍存在超標或有可能超標,這種情況下仍需要進入時,作業人員必須選擇佩戴供壓縮空氣的正壓式隔離防毒面具或全面罩長管式呼吸面具進入有限空間內進行作業,嚴禁使用過濾式防毒面具。
9.安全監護
有限空間作業至少指派經過培訓合格、持證的兩位專業人員擔任監護工作。由于有限空間作業的情況復雜,危險性大,所以無論檢測結果合格與否,都必須派專人監護。 作業期間,作業人員必須系好安全帶、安全繩(或三腳架纜繩),所系安全繩(或三腳架纜繩)原則上不得解開。安全繩(或三腳架纜繩)的另一端由監護人員把持,監護人員對作業全過程進行監護,工作期間嚴禁擅離職守。
10.安全撤離
當完成有限空間作業后,監護人員要確保進入有限空間作業人員全部退出作業場所,清點人數無誤,方可關閉有限空間蓋板、人孔、洞口等出入口。然后清點物資,清理有限空間外部作業環境,上述環節完成之后方可撤離現場。 上述作業程序可用下圖表示。 在以上作業程序中使用到的相關安全防護設備、器材,關鍵環節應采取冗余設計,從而確保整個作業環節安全順利進行。